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
南流江口洲滩景观过程研究

作者:王日明, 黄鹄时间:2021-03-22点击数:

景观格局是表征地球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标。景观格局的变化直接反映地表生态系统结构、功能状态以及影响生态系统的物质流、能量流及信息流的循环。一直以来, 国内外都极为重视区域景观格局的研究, 并主要集中在景观结构、功能、性质、景观效应与景观动态变化等方面。与此同时, 针对生态系统表现的景观格局区域性特征, 近年来在山地、河流、城市、矿区、岛屿也取得了不少成果。然而, 南亚热带小河口洲滩红树林景观格局方面的研究鲜有报导。基于此, 本文以南流江河口洲滩为研究区, 探讨近期洲滩景观的时空变化特征, 以增加对热带小河口洲滩植被演化格局的认识, 为热带河口地区生态恢复与湿地管理提供理论支撑。

南流江是广西独流入海第一大河。河流位于广西东南部, 在其出海口形成面积约 5 500 hm2 的三角洲。干流河口位于合浦县县城西南约 18 km, 东岸是沙岗镇七星岛茅荒擅, 西岸是西场镇与沙岗镇界鲎港江口, 两岸相距约 2 500 m, 河口西南走向, 河床宽 510 m, 3.25 m。两岸有砌石堤围, 河口有众多江心洲, 由江心洲与七星岛尾潮滩组成了南流江干流入海口特殊的生态系统。

南流江河口洲滩景观的空间差异及变迁为红树林、茳芏和光滩三者共同耦合作用所致。在2005, 红树林位于中潮带以上区域, 茳芏则处于中潮带以下区间, 二者各自有其生长发育的位置, 红树林与茳芏混生区域仅为 0.71 hm2。随后自 2011 年、2015 年到 2019 , 二者混生区域已有相当规模, 其面积达 15.00 hm2, 2005 年的 21 倍。混生区域反映了二者相互渗透和竞争, 一方面茳芏在向海扩张时, 也不断向陆缘桐花树种群空间侵入, 老龄桐花树种群在逐渐老化, 被茳芏取代。此外, 径流携带入海泥沙在河口沉积是潮滩育的物质基础。由于江心洲受入海河水冲刷与潮汐回流的作用, 其江心洲头与两侧受到水流的强动力作用, 泥沙在该区域内下沉少, 江心洲潮滩向两侧扩张极为有限。由于潮汐水位的动态变化, 潮滩被潮水淹没的范围亦处于动态变化中, 从而较难从影像解译潮滩向海淤涨速率。然而, 从红树林与茳芏的扩张范围看, 能推定潮滩持续向海发育延展, 但潮滩向海推展速率和红树林及茳芏扩张速率的关系, 限于潮位的变化而可能需进一步深入研究。

具体结论如下:

(1) 2005—2019 年南流江河口洲滩景观要素自陆向海呈现红树林(桐花树、秋茄)、茳芏及光滩分布格局。河口洲滩景观的 Shannon 多样性指数 H 0.25以下, 景观多样性极低。景观破碎化指数接近 1, 近似于完全破碎化。景观要素斑块面积小, 斑块数量多, 斑块较分散。该区域景观的发展方向为红树林斑块的合并、向海推进与红树林和茳芏斑块间的相互渗透并存。

(2) 红树林、茳芏与光滩景观类型优势度 Do 值大致相等。红树林与茳芏所占面积逐年增大, 光滩为红树林与茳芏的扩张提供了立地条件。

(3) 红树林扩张主要通过挤占斑块间的空间和整体向海迁移完成, 茳芏在光滩上以团状形式零星向海扩张, 红树林与茳芏在混交地带不断相互侵占。红树林与茳芏的发育侵占光滩空间, 但其沉沙促淤作用又加速光滩发育。光滩发育为红树林与茳芏提供更多宜林潮间带, 促进红树林与茳芏的发展。

文章节选自:《海洋科学》2020年12月刊